10月31日下午,第一届创新与发展国际论坛——硕士研究生国际论坛在辽宁大学纪检监察与法学学部科研楼245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分论坛聚焦“绿色消费与行为机制、农业数字经济与生产率提升、企业数字智能化转型及跨文化哲学思想对话”等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与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前沿与实践路径。分论坛由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青年教师赵凯主持,点评嘉宾为营口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刘璇与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教师李娜。来自辽宁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及论坛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交流。
在上半场汇报中,学者们重点围绕绿色消费行为、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辽宁科技大学商学院的董莹丽硕士以“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GREEN CONSUMPTION POINT SYSTEM ON GREEN CONSUMPTION INTENTION”为题,来自吉林财经大学的李莹钰硕士以“BIG DATA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MARKETIZATION ECONOMY OF TRADITIONAL CONSUMER GO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AND ‘INNOVATIONS2’—A CASE STUDY OF ENMA RICE WINE BRAND IN JILIN PROVINCE”为题,来自辽宁大学的周美含硕士以“THE IMPACT OF CHINA’S RURAL DIGITAL ECONOMY ON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为题,进行分享交流。
在下半场汇报中,学者们的研究聚焦于企业创新与跨文化思想的交汇。来自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的潘浩东硕士以“NO DESTRUCTION, N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LOCKAD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SUBSTANTIVE ENTERPRISES”为题,来自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的王玉书硕士以“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DIGITAL-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为题,来自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与日本研究所的王佳宁硕士以“THINKING OF BEING AND THE RECLUSE: A CONVERGENCE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BETWEEN HEIDEGGER AND TAO YUANMING”为题,进行分享交流。
在点评环节,刘璇与李娜对六位硕士研究生的汇报进行了细致而精彩的点评。刘璇讲师首先对董莹丽等同学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选题紧密契合国家战略需求与现实经济转型方向,兼具理论创新性与政策前瞻性。她指出,董莹丽的研究以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可为政府构建绿色激励机制提供量化依据,展示了扎实的实证功底和较强的模型解释力。她同时建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理论模型的严谨性,扩展样本的时空维度,并强化不同区域与产业之间的比较分析,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政策适用性。李娜则对王玉书与王佳宁的研究表达了充分肯定,指出两位同学的报告体现出跨学科融合与多元视野。她认为,王玉书关于企业数字智能化转型与跨境并购的研究紧扣全球化与数字化交汇的新趋势,为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和政策启示;王佳宁的跨文化哲学研究则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将存在哲学与东方思想相结合,展现了青年学者在思想深度与文化阐释力上的新探索。李娜讲师鼓励同学们继续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建桥梁,拓展国际视野,力求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围绕“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科技封锁下的创新机制”“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以及“中西哲学对话的现代意义”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多位同学就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变量处理及理论延伸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报告人逐一回应,交流深入。
作为第一届创新与发展国际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硕士研究生国际分论坛紧扣“创新前行、发展共享”的核心理念,七场报告覆盖“绿色消费、数字经济、企业转型、哲学思想”四大领域,研究内容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亚澳商学院
2025年11月3日